原来不必苦心寻找什么“个人风格”,我只需要用心画!
晓楠是我的朋友,一位住在美国西雅图的设计师。我和她相识于十多年前,那时她就一直热爱着插画和漫画,并且在不断的实践着。去年,我邀请她来参加Zvi老师“如何进入绘画艺术”的微课,希望在我们所熟知的插画漫画的世界之外,为她提供另一种绘画和创作的视野。这是在那之后,她写的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
小时候的晓楠
我在有记忆前就开始画画了。
三岁开始画国画,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中了圣斗士星矢的毒,每天为紫龙牵肠挂肚。那时便立志要做漫画家画我自己的故事!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在漫画的支持下活过来的。高二要开始为选大学考虑了,文理我都不屑,愁眉不展。有一天下学回家,电视开着,在放的是中央二台介绍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的片子,这给我打开了天光,我要考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
我幸运的得到了爸妈的支持,这对于多年来以漫画为敌的父母是多么难得的支持啊!于是我开始了专业课突击,下了学后找老师,素描色彩的画,画到我晚上回了家躲到写字台下哭。结果等到考北影时,却因紧张完全考砸了。接下来考山西大学美院设计系,可能因之前北影的锻炼,结果出人意料的考了全市第七。当时,除了动画系,设计系是我可以想到的离漫画最近的专业了。
大学四年,各种专业训练,从手绘到电脑,一样没落,毕了业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找到了设计师的工作,也是以为可以和漫画更近。从十几岁起我就拿我的漫画去《北京卡通》和上海《卡通王》投过稿,但从来没有被接受过。
我做过的最接近漫画的工作是为少女小说画日本漫画风格的插图,画了三本后,我觉得那不是我想要做的事。后来我搬到了美国,来到了这个离亚洲文化遥远的地方,生活的细节被现实控制,我可以说彻底的陷入了我的艺术“停滞”期,画画成了我的那个一刻不忘的“最爱的”但是做的最少的事。
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但好像也没有特别努力过。或者说,是没有在“对的”地方努力,因此命运好像也一直在我和这个梦想之间隔着一道穿越不了的玻璃墙。于是我成了那个怀着漫画梦的会画画的设计师。
虽然一直都没有完全停止创作和练习,但那份对画画热爱的初心,却被一层层的重量拉扯,变的复杂和沉重,重到几乎没有了乐趣,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画什么,而这么多年的训练和学习好像不但没有帮助我走出我的困境,我甚至觉得我在我知道的知识里越来越迷失,越来越被桎梏。
过去的插画作品
阮老师是我从少年到现在的偶像,是那个永远走在我前面的人。我很庆幸能成为她的朋友,上了她非常治愈的漫画课(这里是我之前的感言:漫画微课学员分享 | 门打开了)。去年,通过她开始上Zvi老师的课。只上了一节课,就像是站在青山中被雨洗了一遍似的。有太多的陈腐和不必要的纠结,以及错误的认识被老师几句简单深刻的话融化的不见踪影。就像堵了很多年的鼻子一下子通气的感觉。感觉我终于被带领着开始在那个“对的”地方努力!
这篇是第一课绘画语言的作业,是一篇老师要求以线条为主表现的静物,我从这节课里学到的是,原来我在画前并不总是需要知道具体要画什么。
于是我跪在纸前一会儿,开始拿着黑色的油画棒从纸的低端中心开始向上画起,线条像植物一样生长了起来。整张画每一条线都是跟随着一种直觉, 没有太多的思考和评判,给予自己允许和接受这种给予是很舒服的感受。
自己以前学了那么多知识,但发现其实很多都是皮毛,可能这个皮毛大衣里包括了很多技巧上的东西,但这个技巧的大衣之后却变成了桎梏我的铁衣。比如,这个我在“个人风格”上好多年的纠结:
Zvi老师说:当人们在创作时,往往容易一直停留在普遍化和概括化当中。例如,你在创作中要画天空,并且你认为天空就是蓝色的,于是就把蓝色画在了天空的位置上。以这种方式创作,你永远不会找到那个属于你的、个体化的语言。
但如果你在创作中问自己:「我要找的蓝色,到底是哪一种蓝呢?」然后,你愿意花上两个小时,甚至两天去调色、去找到那个你需要的蓝色,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找到了属于你的蓝色,那个具有个性特征的蓝色……如此下去,你就会慢慢获得一种富有你独特个性的绘画语言。
我的自画像 2012
我的自画像 2013
对我很在乎的事,我会容易陷入到头脑的思考中,我一直琢磨着,“那我是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吗?”“还是我的风格不太明显?”“那我不满足于就只画几种特定的元素,怎么办?”一直为此困惑着,可好像从来也没有人点破过,“个人风格到底是什么”“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Zvi老师在《如何进入绘画艺术》第一节课里说的关于个人风格的解析,瞬间让我开阔了很多!他说,个人的风格其实只是在自己不断探索后的一个副产品,当你不只是习惯性的抓来蓝色画天空,而是愿意花时间去寻找和琢磨“属于你的蓝色”时,所谓的个人风格也就产生了。
这么通透简单的联接,之前没有老师点过,自己也没能做这样的联接。这给了我安下心去兢兢业业的探索,给我莫大的允许和动力!
原来我不用再去苦心寻找“我的风格”!我只需要用心画。
原来我应该去像任何科学家一样研究前人所有的画作,而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影响到没有自己的风格!
原来我可以不用总是在我下笔前知道我的画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是可以在画的过程中去探索!
其实,“个人风格”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去追求的结果,而“我要画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呢”这一点,对我来说有更大的吸引力去探索很长时间。
第二节微课的作业,关于用色彩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
《我从再一次的争吵离开了》
最近的作品,画出了新的感觉,开心
这是近来我为一位加州的芭蕾舞演员写的自传儿童书画的插画,今年会出版。并且,我觉得有意义的是,和曾经以为的不同的是,我发现为少女小说画插图原来并不适合我。这么多年后我发现,插图我还是爱的,但必须是为我自己喜欢和相信的作品画,我才不会有卖身的感觉,并且可以充满勇气、挑战自我地画出来。
真是感谢阮老师,感谢通过她的敞开和带领,听到这么好的课。有时候会觉得,这么简单的道理,不是应该大学一年级或是第一堂绘画课就教、就学到吗!可是,很多的老师,并没有像她这样勇于去探索,不断去寻求,而太多是沉溺于已经得到的知识。他们甚至都察觉不到自己被这些已知深深的困惑,继续的把这些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从Zvi老师讲的课里面也能听出来,他对绘画这门艺术表达方式的深深热爱,能感受到他的教学是在分享他自己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的心得,完全没有一点骄傲的气息。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反而表现得很骄傲,这是非常珍贵的一面镜子,让我更深刻地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什么叫做单纯的热爱。
原来我看到感兴趣画的事物时,会把它们用手机拍下来,告诉自己有空了画,可是发现永远没有“空”。今年开始,只要我手边有纸有笔,我会马上开始画下来我见到的感动我的事情。
上了Zvi老师的课,我重新发现,原来我是热爱绘画的,是很享受绘画的,而且画画又变成了一个非常单纯的事情,一件让我重新享受的事情。Zvi老师的理性和热情帮我重新打开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可以放下原来很多对自己的束缚,不再纠结自己应该画成什么样子,而是现在只需要用手里的这一支笔来单纯的专注的探索一件事情,我又回到了自己小时候那种无条件的对绘画的爱。
所以觉得很幸运啊,现在的豁然开朗!很期待,可以继续学习下去的人生。
关于Nia晓楠
www.niawang.com
Zvi老师新一期微课,即将开始:
相关文章:
在创作中发现爱
与美
探索真相
活出生命的无限可能性